当前位置:动态

资产负债率怎么分析_资产负债率分析偿债能力 全球快播

2023-04-22 02:18:26 来源:互联网


【资料图】

1、可以通过财务指标的计算公式来分析偿债能力的高低。

2、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主要运用以下财务比率指标.:(1)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指企业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比率是衡量短期债务清偿能力最常用的比率,是衡量企业短期风险的指标.从该指标的计算可见:流动比率越高,说明资产的流动性越大,短期偿债能力越强.不过,由于各行业的经营性质不同,对资产的流动性的要求也不同.例如,商业零售企业所需的流动资产,往往要高于制造企业,因为前者需要在存货方面投入较大的资金.另外,企业的经营和理财方式也影响流动比率.比如,采用宽松信用政策,以赊销为主的企业,其所需的流动比率就高于那些以现金销售为主的企业.一般认为流动比率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应维持在2:1左右,因而也称之为2与1比率.过高的流动比率,说明企业有较多的资金滞留在流动资产上未加以更好的运用,如出现存货超储积压,存在大量应收账款,拥有过分充裕的现金等,资金周转可能减慢从而影响其获利能力.有时,尽管企业现金流量出现红字,但是企业可能仍然拥有一个较高的流动比率. (2)速动比率.速动比率又称酸性实验比率,是指速动资产同流动负债的比率,它反映企业短期内可变现资产偿还短期内到期债务的能力.速动比率是对流动比率的补充.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速动资产是企业在短期内可变现的资产,等于流动资产减去存货后的金额,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和应收账款等.存货是企业流动资产中流动性最差的一种,其变现不仅要经过销货和收账两道手续,而且存货中还会发生一些损失.因此,在分析中将存货从流动资产中减去,可以更好地表示一个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一般认为速动比率应维持在1:1左右较为理想,它说明1元流动负债有1元的速动资产做保证.如果速动比率大于1,说明企业有足够的能力偿还短期债务,但同时也说明企业拥有过多的不能获利的现款和应收账款;如果速动比率小于1,企业将会依赖出售存货或举借新债偿还到期债务,这就可能造成急需售出存货带来的削价损失或举借新债形成的利息支出.如同流动比率,各企业的速动比率应该根据行业特征和其他因素加以评价.在对速动比率进行分析时,要注重应收帐款变现能力这一因素的分析.(3)现金比率.现金比率是指企业现金与流动负债的比率,反映企业的即刻变现能力.这里所说的现金,是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这项比率可显示企业立即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其计算公式为:现金比率=现金÷流动负债这项指标近几年随着现金流量信息在财务分析中受到的关注而被日益重视,运用它可以更准确地评价企业短期的偿还能力. (4)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也称负债比率或举债经营比率,是指负债总额对全部资产总额之比,用来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企业的资产总额应大于负债总额,资产负债率应小于100%.如果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较低(50%以下),说明企业有较好的偿债能力和负债经营能力.在企业资产净利润率高于负债资本成本率的条件下,企业负债经营会因代价较小使所有者的收益增加.因此,所有者总希望利用负债经营得到财务杠杆利益,从而提高资产负债率.但债权人希望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低一些,因为债权人的利益主要表现在权益的安全方面.如果企业的资产负债率等于甚至大于100%,说明企业资不抵债,债权人为维护自己的利益可向人民法院申请企业破产.可见,企业负债经营要适度. (5)有形资产负债率.有形资产负债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有形资产总额的比率,计算公式为:有形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无形资产净值)×100%这项指标是资产负债率的延伸,是一项更为客观地评价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企业的无形资产如商标,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誉等,不一定能用来偿还债务,可以将其视为不能偿债的资产,从资产总额中扣除.这项指标的作用及其分析方法与资产负债率基本相同.这里应注意,在资产总额中若待摊费用和长期待摊费用的金额较大,在计算该指标时也应从资产总额中扣除. (6)产权比率.产权比率也称负债对所有者权益的比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这一比率是衡量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之一,其计算公式如下: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

关键词:


矩尺座 热点在线

2023-04-22

动态来源:互联网

last day什么意思_the last day

2023-04-21

动态来源:互联网

欧拉涡螺

2023-04-21

动态来源:互联网

当前要闻:4月21日Chiplet概念板块跌幅达5%

2023-04-21

动态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