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动态

热讯:这1866条就业政策,毕业生们请查收!|千方百计促就业

2023-06-20 11:48:41 来源:光明网

近日,教育部组织开展“202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月”活动,重点宣传党中央、国务院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部署要求,权威解读各地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应征入伍、权益保障等政策措施和鼓励企业吸纳毕业生就业政策。各地有哪些就业政策落地落实?和教育小微一起来看——

本次政策宣传活动时间为6月-7月,覆盖国家级、省级、地市级三个维度,涉及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及100余个地市级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截至目前,共汇集各地各级政策共计1866条。毕业生可登录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202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月”专栏查看相关政策。

网址:https://www.ncss.cn/zchz/


(相关资料图)

一是企业吸纳有激励

上海市对吸纳本市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用人单位,提供标准为2000元/人的补贴。

安徽对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达到一定数量的劳动密集型小企业最高可提供3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以及50%的财政贴息。

二是基层就业天地广

山西对参加“西部计划”服务2年以上且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在三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可加10分,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河南则针对乡村振兴计划的志愿者,每人最高发放2700/月的生活补贴。

三是自主创业有支持

广东举办“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最高可向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50万元奖励。

黑龙江对高校毕业生创办的小微企业,最高贷款额度可提高至300万元。

四是灵活就业有鼓励

北京对灵活就业高校毕业生每人每月1168.86元。

浙江则对灵活就业高校毕业生给予最长不超过3年的补贴。

五是能力提升有帮扶

辽宁向高校毕业生组织培训,并给予每人每月1500元至2000元培训补贴。

福建向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高校毕业生提供最高每人3000元的就业技能培训补贴。

六是就业手续及时办

湖北取消了办理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手续,转正定级表、调整改派手续不再作为接收审核档案的必备材料。

宁夏则取消了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就业协议书签章、离校后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办理报到环节。

七是就业服务广覆盖

内蒙古开展毕业生就业服务系列活动,组织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百日千万网络招聘、人社厅局长进校园等活动。

陕西推出“秦云就业”服务平台,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相关手续在线申请办理,使高校毕业生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捷的公共就业服务。

“202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月”活动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的重要活动之一,各地政策措施同步在教育部官网、全国高校毕业班辅导员就业工作平台、支付宝、钉钉、智联招聘等7类18家媒体联袂发布,通过网页专栏、微博、微信公众号、站内信等渠道全方位、多链条精准推送,解读国家和地方出台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推动政策进校园、进就业指导课、进招聘活动,指导毕业生用好基层就业、自主创业、应征入伍、指导帮扶等政策,用足用好国家和各地出台的促就业政策措施,充分激发企业用人积极性,帮助高校毕业生尽早就业、顺利就业。

千方百计促就业

教育部:开展2023届高校毕业生春季促就业攻坚行动

“暖心行动”不断线!各地各高校抢抓时间推进毕业生尽早就业

多措并举,精准帮扶!各地合力护航高校毕业生就业

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3聚焦”,促进2023届高校毕业生尽早就业

用心用情!高校全力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帮扶

抢抓春招黄金期,高校多举措助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供岗21万+,275所高校“共享就业”

@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国家这样帮你

万企进校园!各地各高校线下校园招聘火热进行中

毕业生求职关键期,各地各高校全力“带岗”

教育部:抢抓求职关键期 全力为毕业生就业“加油”

这个行动,2400多所高校参与

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上新”,来看是否有心仪岗位

@2023届高校毕业生,教育部开展的这个“百日冲刺”行动与你有关

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来了

6大行动!教育部开展2023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系列活动

教育部奖励基层就业优秀师生,鼓励更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建功立业

80余万岗位、14场招聘活动……就业促进周这样为毕业生就业助力

教育部@2023届高校毕业生,请查收这份就业政策礼包

互联网+就业!为高校毕业生“云求职”插上翅膀

来源: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

来源:微言教育

关键词:


one drive什么意思(one drive)

2023-06-20

动态来源:互联网

以弱胜强!国足亚运队1:0战胜韩国

2023-06-20

动态来源:中国新闻网

谁家毕业生人手一架飞机?

2023-06-19

动态来源:中国青年报官微

教育